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

預知暴力-遠離危險


預知暴力一書,也幾乎買不到了,以下是書本內容節錄

直覺作用可以保護我們遠離危險。
作者一直告訴我們,要相信自己的直覺,不要忽略了本能的警訊。

否認行為也可以保護我們。
但藉由否認來除去承認事實可能帶來的困惱不安,對情緒安穩有幫助,對人身安全卻無異處可言。
否認真相,有時只能自欺,以為那些警訊是沒關係的,卻可能讓自己身陷危險。


否認的訊號"合理化、找理由辯解、大事化小、找藉口、拒絕"

3歲女兒到年長男性家玩,然後女兒親他一下,他就給他一元,起初媽媽覺得不好(直覺),但後來想也許他只是太寂寞想有人親近(合理化),女兒也沒有不准他親,他可能以為女兒喜歡和他親(辯解),其實就是親嘴而以(大事化小),也許他沒有想這麼多(找藉口),反正我不打算把每個人當成不懷好意(拒絕)


相信直覺,有時後寧願冒犯別人,也不要讓別人有機可趁。

侵害者分成兩類
一、強力侵害者
二、哄騙侵害者
誘騙手段的人,從刻意使你安心的行為中發現救生的訊號
1.     強迫拉近距離(我們一樣…..我們可慘了….我們怎麼辦…..)  應對:正面拒絕,請你不用管我的事情
2.     討人喜歡、和氣   討人喜歡通常是有目的的
3.     用細節加油添醋   騙局都從分散被騙者的注意力著手,使他看不見顯而易見的事實 
4.     亂扣帽子  語帶批評的說  你是….型的人   應對:不理他
5.     放餌滾利  表示自願幫忙  防衛  一他不請自來  貳我並未要求任何人幫忙
6.     主動提出的承諾  ex我會好好照顧他  承諾是勸說的工具,但承諾不是保證
7.     ****不理會拒絕******你拒絕了他還不走,是非常重要的警訊
    應對:我不用你幫忙 目光強硬 大步走開

不可讓他人把你帶到另外的地點去,因為原來的地點比較不方便他進行侵害,所以才要
帶你到別處。

帶走小孩 三個條件
接近、掩護(不讓父母或他人或看穿他在什麼)、逃走(車子、離開原先的公共場所)

如果有人命令你不要嚷,等於是在告訴你,你嚷了對你有利,你保持安靜才對他有利。

思考
許多父母不願意換保母,事考慮到事應心保母可能不容易。其實不論孩子與父母重新調事多麼不易,都比父母懷著疑心過日子輕鬆,也比事後的懊悔愧疚容易承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